韩信请封齐王是严重的错误,不要说刘邦配资公司官网首页,放在任何一个朝代,韩信这种行为都免不了身死族灭。
1、韩信要求封王时机不对,是要挟而不是请封。
韩信请封齐王时,刚刚平定齐国,刘邦则在与项羽对峙,进行最后的关键决战,收到韩信请封齐王的消息,刘邦的第一反应是:
汉王大怒,骂曰:吾困於此,旦暮望若来佐我,乃欲自立为王!
刘邦打开书信一看,勃然大怒,骂道:我在这儿被围困,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,你却想自立为王!
刘邦好歹是韩信的君主,君主被围困,韩信不仅不立即救援,反而派人来请封齐王,这事放在谁身上,也不可能有好态度,刘邦这反应实属正常。
韩信是刘邦的部将,刘邦为韩信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,韩信拿着刘邦提供的资源破魏灭赵、降燕下齐,立下大功,然后韩信又仗着自己的功劳,趁人之危,在刘邦最需要援助的时候,请封齐王,刘邦如果不答应,会发生什么?
韩信是刘邦的部将
这哪里是什么请封,这完全就是要挟,而且这个要挟的时机卡得相当准确,在刘邦被围困之时,刘邦根本没有条件说不。
敌人还没有被消灭,自己人就开始争功,这叫什么行为?
这完全是自私自利,不顾大局的行为,如果刘邦头脑发热不同意,事态如何发展?韩信是不是就要造反了?
居然有人为韩信打抱不平,认为这么大的功劳,就应该分封,刘邦有说过不分封吗?可是战争都没有结束,就急着分封,这叫什么事?
项羽分封的时候,已经是灭亡了秦朝,天下都是无主之地,正好可以分封,如果秦国都没有灭亡,项羽可能分封吗?
刘邦不也是这个问题吗?项羽都没有被打败,就急着分封,万一项羽赢了怎么办?
韩信这个要挟分封齐王的行为是故意为之,故意挑个刘邦最为难的时候,不得不答应。
刘邦被迫封韩信为齐王
所以当张良、陈平提醒刘邦的时候,刘邦很快就反应过来了,只能被迫封韩信为王。
2、不能脱离时代看问题,以下犯上是严重的错误。
刘邦是君,韩信是臣,就算刘邦封韩信为王,刘邦依然是韩信的君主。
韩信要挟封王的行为在历朝历代都是谋逆,是以下犯上,是要被诛族的。
如果君主是个傀儡,韩信要挟封王也许没有问题,但刘邦不是傀儡,是英明且强力的君主,他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,这也注定了韩信后来的结果。
很多人总喜欢韩信的功劳说事,韩信功劳再大,封什么也得刘邦来决定,而不是韩信自立。
韩信是刘邦的部将,与彭越、英布、韩王信这些人不同的,刘邦把韩信与张良、萧何看成一类人,张良与萧何都是万户侯,刘邦大概率也是准备封韩信为万户侯的,但韩信居然要挟封齐王,迫于形势,刘邦是同意了,但这为韩信后来的结局埋下伏笔。
韩信要挟封王是以下犯上
彭越、英布是独立的诸侯,都是不依靠刘邦崛起的,彭越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带了一支军队打出来的,没有刘邦,彭越也能独立,也是一方势力,彭越要求封王就比韩信名正言顺得多。
就算刘邦不封彭越,彭越自立为王,刘邦也没话可说,封彭越只是顺水推舟。
英布出身囚徒,率领一支军队反秦,以独立诸侯之名投靠项梁,项羽灭秦之后,英布被封九江王,刘邦后来封英布为淮南王。
英布本来就是独立的诸侯,在楚汉战争中投靠刘邦,刘邦封英布为王是正常的行为,刘邦封不封,英布都是诸侯王。
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国王族后裔,跟随张良投靠刘邦,后来独自率军平定韩地,击败项羽分封的韩王郑昌,刘邦封韩王信为王,为的是安抚与拉拢韩地百姓,一起对抗项羽。
刘邦在平定三秦之后就许诺封韩王信为王,后来兑现了承诺,韩王信在韩地是有影响力的人物,刘邦也希望韩王信拉拢韩地民心,为他所用,这是政治手段。
项羽分封天下时,张耳就是常山王,人家已经是诸侯王了,刘邦只是顺水推舟封张耳为赵王。
但韩信是什么?
是跟萧何、张良、曹参、樊哙、周勃等人一样,是刘邦的直属部将,出身又没有什么特别的,韩信投靠刘邦时是孤家寡人,韩信最初犯了案准备被处死,夏侯婴救了韩信一命,后来刘邦被封汉中,韩信逃走,萧何把韩信追了回来,劝刘邦封为大将,刘邦没有追究韩信逃走之罪,听从萧何的建议封其为大将。
韩信跟张良、萧何一样,是在刘邦的平台上成功的
刘邦对于韩信一直是破格提拔,而且是在韩信没有任何功劳的时候,韩信是如何报答刘邦的?是靠要挟报答刘邦。
韩信拿着刘邦的,吃着刘邦的,穿的刘邦的,立了功劳又要挟刘邦封王,这是极度自私自利的行为,没有刘邦提供的平台,韩信能立功?
韩信有彭越、英布这些诸侯的能力,能独自拉起一支军队成为一方势力吗?
不能。
韩信是靠刘邦成功的,他从来不是独立的诸侯,他是部将,这是原则问题,刘邦就没把打算封自己的部将为王。
韩信功劳再大,有白起功劳大吗?白起敢要挟秦王封王吗?
根本就不敢。
不是功劳大,就得封王的,封什么,得由君主来决定,不是靠要挟来的。君主的权威不可能受到威胁,否则就不是实权君主。
3、刘封有承诺封韩信为王吗?
刘邦从来没有承诺过封韩信为王,总有人拿下邑之谋说事。
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至下邑,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:“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,谁可与共功者?”良进曰:“九江王黥布,楚枭将,与项王有郄;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:此两人可急使。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即欲捐之,捐之此三人,则楚可破也。”
行至下邑,刘邦下马倚着马鞍问道:“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,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?”
刘邦又没有承诺过封韩信为王
张良进言说:“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,同项王有隔阂;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。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。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,独当一面。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,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,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。”
张良这话特别提到刘邦的将领之中韩信最有能力,能够独当一面,而提到英布和彭越时,是看成独立的诸侯的,韩信跟英布、彭越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,张良特别分开说。
刘邦说的是把土地分给彭越、英布、韩信三个人,什么时候说过封韩信为王了?分封土地=封王?也不知道是谁把这两项划上等号的?
封韩信为万户侯,分给他土地不行吗?非得封王才行?这是有人替刘邦拿主意了吧。
刘邦从来没有承诺过韩信封他为王,是韩信自己有野心,不愿意为侯,一定要封王。
还有人说刘邦舍不得分封,抠抠搜搜的,这完全胡说八道,刘邦如此豁达洒脱的人,他要不舍得分封,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个人舍得?
刘邦承诺封韩王信为王,他兑现了承诺。
梁王彭越、淮南王英布、韩王信、赵王张耳、燕王臧荼(燕王卢绾)、长沙王吴芮不都是刘邦分封的吗?什么时候刘邦抠抠搜搜的呢?
韩信要挟封王就是作死行为
刘邦叫陈平办事,陈平要四万斤黄金,刘邦二话不说,直接给钱。
雍齿是刘邦的仇人,刘邦为了稳定人心,封仇人为侯,雍齿还善终,这不叫大气吗?
刘邦都没有承诺过封韩信为王,凭什么就一定要封韩信为王?封万户侯不行吗?
有人说韩信功劳这么大,一定得封王,这是脱离时代背景的乱说,当时封王不是什么人都要封王的,要么是一方独立的诸侯,要么是战国王族的后裔,要么是有特殊政治用意的人。
彭越、英布、张耳、臧荼、吴芮是独立的诸侯,除彭越外,都是项羽时代的诸侯王,韩王信是战国王族的后裔,项羽分封的章邯等三秦王是有特殊政治用意的人,韩信跟这些不沾边的,项羽同样没有分封自己的直属部将为王。
韩信请封齐王,就是自掘坟墓,没有远见的行为,是严重的政治错误,别说刘邦,你把刘邦换成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太宗、宋太祖、明成祖、清高宗,你看哪个皇帝能同意韩信封王?哪个皇帝能够容忍韩信这样的人?
维嘉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