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,开店当老板,正变得越来越简单。最近,奉贤区奉浦街道远东路上一家正紧锣密鼓筹备开业的咖啡店,从申请到审批,店主何女士几乎没有踏进过一个管理部门的大门。
这一变化得益于奉浦街道全市首创的“开店一件事”服务。该举措依托街道城管服务站设立的“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”,扫一扫商铺码进入“我要开店”小程序,完成信息登记,即可实现跨部门协同、数据共享和上门服务,真正实现商户开办业务“零跑动”。
开店基本没跑过一步
在远东路2299弄24-25号01室,TAB咖啡店已完成装修环节,开始了试营业。店主何女士告诉记者,最初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,扫了店铺门口的“商铺码”,进入“我要开店”模块,填写了姓名、联系方式、经营业态等基本信息。没想到,第二天她就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,详细告诉她开咖啡店需要准备哪些材料,还说之后会统一上门收取,并现场指导注意事项。
“我原以为只是客套话,没想到他们真的来了。”何女士说,工作人员不仅上门收取了已有的开业所需材料,还对店面装修、设备摆放等提出了专业建议。“从那之后遇到任何问题,几乎都是他们上门服务。”她感慨地说,要在以前,开一家店得跑市场监管、城管、城建等好多部门,反复递交材料,来回折腾好多趟。而这次,基本上没跑过一个部门。
上门收取材料及签署相关提示告知书
“我们推出‘开店一件事’服务,初衷就是要最大限度方便商户,真正实现‘零跑动’。”奉浦街道城管中队队长、城市管理服务站牵头人吴春晨表示,今年4月,全新的奉浦街道城管服务站正式对外开放。站内设立了商事登记综合窗口,将新店开业、市政工程、商业活动等高频率事项整合为“一件事”,商户只需提交一次材料,后台即启动多部门并联审批。
多部门现场对店铺装修预检指导
通过数字化导办平台,商户可实时查询办理进度、在线预审材料。相关部门还组成联合指导组,对商户装修、业态布局、外摆经营等事项开展“合规预检”,提供全流程专业指导。
设施设备进场后摆放及安全合规使用的实地检查指导
从“最多跑两次”到“零跑动”
“这项措施推出后,证照办理周期缩短80%,商户平均跑动次数从原来的12次减到2次。”吴春晨说,“但我们还在思考,能不能让商户跑得更少,甚至一次都不跑?”
相关部门想到了“商铺码”。今年初,奉贤区在全市首创“商铺码”,商户通过扫码即可使用“明厨亮灶”、外摆申报等事项。这为奉浦街道实现“零跑动’”提供了新思路——能不能把城管服务站的功能也搬到线上,让商户彻底不用跑?
商户通过扫“商铺码”即可办理“明厨亮灶”、外摆申报等事项
集成服务站功能的“我要开店”小程序在“商铺码”平台启动试运营
经过数月开发,今年7月下旬,集成服务站功能的“我要开店”小程序在“商铺码”平台启动试运营,TAB咖啡店成为首批受益商户之一。记者体验发现,扫码进入后,选择“我要开店”,系统提供“上门服务”和“自助申请”两个选项。点击“上门服务”,只需填写拟用店名、申请人、联系电话、经营分类和经营地址等基本信息即可提交。
全程帮办“零跑动”-证照帮办完成送上门
据了解,经营分类涵盖餐饮、食品销售、医疗健康、咨询服务、文化教育、休闲娱乐等8大类50小类。“根据商户选择的经营类型,我们会提前告知需准备的材料,并组织相关部门统一上门指导。”奉浦街道城市管理服务站林丽介绍,商户提交申请后,材料将同步推送至各管理部门,若超时未处理,系统会自动预警提醒。
“超前服务”打造贴心营商环境
“‘开店一件事’服务不仅方便了商户,也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。”吴春晨举例说,过去曾有烧烤店因油烟扰民被投诉,街道沟通迁移后,却因原先的租赁合约问题,协调了很长时间,“现在有了新系统,商户可以在和房东签约前输入拟开店地址,我们会根据业态和周边环境给出建议,避免日后产生纠纷”。
依托后台数据分析配资公司官网首页,奉浦街道还能为商户提供业态前景评估、选址建议等增值服务,帮助创业者科学决策、降低风险。从反复跑到不用跑,从“人找服务”到“服务找人”,奉浦街道通过“开店一件事”改革,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温度,更体现出基层政府从“管理型”向“服务型”的转变。
维嘉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